党史学习党课稿(精选范文12篇)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而开的课。党的各级组织,通过党课定期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课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史学习党课稿12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党史学习党课稿12篇

【篇一】党史学习党课稿

学习党史专题党课讲课稿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再过5年,将迎来党的百年大庆。回顾百年历史,风风雨雨,不胜感慨。一句话,党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荣辱与共,息息相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在漫漫长夜中看到希望的曙光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前后,中华民族正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列强贪得无厌,你争我夺,竟然在中国土地上大打出手。而中国政府竟宣称严守“中立”。国将不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仁人志士忧心忡忡,为民族的生存寻找出路。有人主张实业救国,有人主张教育救国,有人引进西方种种时髦思潮,包括法西斯主义。但是,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幼小的民族工业,经不住洋货、洋资本的冲击。在毕业即失业的情况下,教育也难有所为。至于西方思潮,更是不着边际。
  中国向何处去?正在中国人民感到迷茫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生的苏维埃国家稳住了阵脚,开始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事件给中国人民带来很大的震撼和启示,各地人士纷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下旬,各地代表集合在上海一家不起眼的房子里,召开了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
  这件事震动全国,它给灾难和迷惑中的中国人民带来新的希望。好比漫漫长夜,看到东方呈现出一线曙光。早期的共产党人不一定明白共产主义究竟有什么含义,但他们认识到当前最重要任务是把危难中的中华民族拯救过来,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大山。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把拯救民族危亡作为己任。
  还有一个人对十月革命抱有好感,那就是孙中山。由于两次革命失败,他正寻找新的出路。他认为,在民主革命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可以成为同盟者;而1923年中共三大也作出决定,与国民党建立民主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一届党代会,通过了联共、联俄的方针,中共代表参加了会议,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会议通过了共产党员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看起来中国共产党有一个不错的开端。
  但是好景不常。1925年孙中山因病去世,留下一句带有遗憾的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抛弃了孙中山的主张,在列强和江南财阀的支持下,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对共产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无数共产党人倒在血泊之中。生存下来的共产党人擦干身上的血迹,从资产阶级手中接过反帝、反封建,后来又加上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大旗,继续前进。自称是孙中山忠实学生的蒋介石,至死也不敢放弃“革命”两个字,但谁都清楚他要革谁的命。
  历史证明,复兴中华民族的任务已经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身上。
  二、抗战胜利,迎来了中华民族由衰到兴的伟大转折
  1931年,一心要侵吞中国的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第二次侵华战争。由于蒋介石不抵抗,日军迅速夺取东北,向华北渗透。东北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战。1937年7月7日,侵华战争演变成以夺取全国为目的的全面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扬言要在三个月内取得胜利。但是日本打错了算盘,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战争的结局表明,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的胜利。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收回了或取消了列强夺取的大部分领土或特权,百年耻辱为之一洗。这一胜利终止了民族的继续衰落,走上了复兴的道路。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抗战胜利是如何取得的?XX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我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这一作用。
  第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战的战略方针,统一了全国思想,并且付诸了实施,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1935年,在形势日益紧迫的情况下,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提出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以后中共多次题注建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倡议,得到了广泛响应。在发生西安事变时,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建议国共第二次合作。国共合作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基础,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各地方军队也停止了相互争斗,在抗战中有良好表现。当时地方军队有100万,超过中央军的80万,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就是在李宗仁指挥、桂军、川军、西北军、鲁军等地方军队参加下取得的。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片土地,国内人心浮动。军队中很多高级将领也意见分歧,有人说抗战必败,中国必亡;也有人说打几个台儿庄战役就可以把日军逐出国门。蒋介石高喊“保卫大武汉”的口号,集中尚存的百万军队,要与日本做最后决战。武汉地处平原,易攻难守,谁都知道难以取胜。在关键时刻毛泽东于1938年写出《论持久战》一文,在武汉出版,迅速传遍全国。党中央指示周恩来在武汉会见蒋介石,说明共产党关于打持久战的主张。蒋介石接受了这一主张,在武汉外围进行一定的阻击后,有序地把军队撤出,把大量战略物资运往重庆,为打持久战做好准备。
  全面抗战开始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形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毛泽东为八路军、新四军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方针,以游击战为主要形式,放手发动群众,以各种方式参加抗战。军队所到之处首先实行“二五减租”,解除了农民群众生存之忧,抗战积极性高涨,形成了以八路军、新四军为核心,民兵队伍协同,广大人民支援的抗战队伍,开始时八路军新四军只有三、四万人,在民众支持下迅速发展,民兵队伍最多时达二百万。日军陷在人民战争的泥潭中难以自拔。武汉失守后蒋介石曾说今后要以游击战为主,在衡阳设立游击战训练班,还聘请叶剑英为教官。但国民党军队得不到人民的支持,遭到失败,蒋介石只好把军队撤回。
  全国抗战统一战线、持久战、人民战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抗战的战略方针,是克敌制胜的三件法宝。与中国不同,日本没有从战略高度对战争的全过程进行研究。它妄言三个月结束战争完全脱离实际。日本军国主义过分相信主观意志的作用,缺乏理性分析能力,具有非理性思维的倾向,这一特点现在还可以在日本右翼势力中看到。很多人认为,在二战中日本不止一次发生严重的战略错误。日本所以失败,战争的非正义性是根本原因,而战略上的失误是直接原因之一。
  第二,在全面抗战的大部分时间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日军占领武汉后感到兵力严重不足,已经没有力量继续前进。已占领的华北地区,是掠夺煤炭、钢铁等战略物资的重要地方,却受到八路军、新四军的骚扰。1938年10月,日军在东京的大本营做出决定,日军不再占领更多的地方,对华战争以军事手段为主,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把主要兵力调到华北,清剿共产党军队。日军的调整,标志着中国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结束,转为战略相持阶段。
  为了达到诱降的目的,日本近卫首相连续三次发表声明,呼吁蒋介石和谈,和平解决争端。日本还邀请英美驻华大使为说客,劝说蒋介石接受和谈。日本保证,不会伤害英美的在华利益。所谓和谈,实际上是要中国投降,遭到蒋介石拒绝。但日本还是争取到国民党第二号人物汪精卫投敌。在日本用“联合反共”为诱饵,对蒋介石进行诱降的同时,日军把作战兵力的60%左右调到华北,加上几乎全部伪军,对根据地军民进行残酷的扫荡。这样的兵力部署一直维持到战争结束。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担负起抗战的主要责任。八路军、新四军寻找机会主动出击,消灭敌人。1940年8月,八路军、新四军发动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出动兵力40万,历时四个月,以破坏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对敌人发起攻击。这次战役毙伤日军XX0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0余人;日军投降47人,伪军反正1845人。这是相持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在整个相持阶段五年多的时间里,正面战场发生大小战役约15次。这些战役规模较小,时间较短,一般都是日军首先进攻,中国军队回击,日军退回原地。除宜昌等个别地方,日军没有占领更多的土地,中国军队也没有收回失去的领土,国民党军队很少主动出击。日军进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震慑蒋介石,迫使他投降。正面战场战线呈稳定状态。蒋介石感到对日战场压力减轻,也调整军事部署,从主要对付日军,改为主要对付共产党,除停发军饷武器外,指使军队在各地制造摩擦,使八路军新四军两面受敌。
  八路军、新四军顶住了敌人的残酷扫荡,不断壮大自己,兵力已从抗战初期的3至4万人发展到1943年末的50万。到1943年日伪军龟缩在据点里不敢出来。这时日本国内物资奇缺,没有力量在中国战场增加投入。1943年12月,日军大本营决定停止对八路军、新四军进行大规模扫荡,意味着战争已经从相持阶段转为战略反攻阶段。从1944年1月开始共产党军委发出局部反攻的通知,到1945年战争结束解放中小城市约一百座。
  为了解决国内物资奇缺的问题,1944年春日本发动一次军事行动,称为“一号战役”,目的是打通平汉、粤汉铁路线和越南进入广西的公路线。日军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连克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日军占领贵州重镇独山,重庆震动。对于这次国民党军队大溃败国内同声谴责,蒋介石也说是从未有过的耻辱。不过日军已是强弩之末,1945年3月,国民党军队开始反攻,进入8月,广西全境收复,15日,日本投降。
  国际上曾有人否定中国抗战的意义,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如果没有中国吸引着大量日军,太平洋战争将是另一种情况。从上面简单描述的过程看,不难看出共产党及其军队在战争中的作用。
  第三,在重要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沉着应对,力挽狂澜,保证抗战进行到底。
  抗战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惊涛骇浪。在战争过程中,曾经发生一些严重事件,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导致抗战失败。遇到这些事件,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沉着应对,有理、有利、有节,保证抗战的航船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1936年12月12日年末,正当日本侵华形势十分紧张之际,发生“西安事变”。南京政府中的亲日派组织大军准备向西安进攻,新的内战一触即发。如果发生内战,就为日本扩大侵略战争提供最好的时机。东北军内部思想混乱,有人主张放蒋,有人主张杀蒋。15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以中共领导人名义致电南京政府,建议和平解决事端。16日,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共谈判代表团赶到西安,向张学良、杨虎城表达中共中央的态度。为了统一思想,周恩来在东北军中做了大量工作。22日,宋子文、宋美龄到达西安,作为蒋介石一方的谈判代表参加了三方谈判。谈判取得了联合抗战等多项共识。要做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关键是要蒋介石同意国共合作。周恩来在张学良、宋美龄陪同下与蒋介石见面,提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主张。周恩来耐心说服,终于得到蒋介石首肯。事出突然的“西安事变”得到了妥善解决。事后经过半年多的艰苦谈判终于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条件。
  1939年初,汪精卫投敌。汪精卫是国民党第二号人物,在国民党内部有一定迷惑力。他投敌后,有??20名国民党中央委员;65名高级文官;58名旅长、参谋长以上高级将领投降日本。有些军队成建制投降,伪军最多时达到一百万。这些高级军政人员大都成为伪政府、伪军的骨干,使日军控制区的政权得以大大加强。为了遏制这股投降风,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在汪精卫投敌前中央就致信蒋介石提出警告,没有得到蒋重视。汪等投降后毛泽东著文,批驳汉奸理论,一针见血指出,投降派理论是“和则存,战则亡”,而我们的理论是“战则存,和则亡”。毛泽东还指出:,所有投降派都打着反共旗号,反共的实质就是向日本投降。由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努力,这股投降逆流得以制止。
  从1938年10月至1944年末,共五年多时间,是抗战的相持阶段,是最困难阶段,也是最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得失决定了整个战争的成败。在这阶段,蒋介石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反共高潮,最严重一次是皖南事变。新四军主力约9000人奉命向长江以北转移,途中遭到蒋军近十万人伏击。新四军奋力抵抗,有XX余人突围,其余全部牺牲或被俘,政委项英牺牲,军长叶挺出面交涉被扣。蒋介石做了一件日本人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中共中央发出严正抗议,要求立即释放叶挺,调查事件真相,严惩凶手,蒋介石不理,封锁消息,禁止中共报纸《新华日报》发行。共产党通过各种渠道揭露蒋介石破坏抗战的行为,争取到广大人民的同情。蒋介石召开参政会,共产党代表拒绝参加。在中央努力下,苏联政府向蒋介石提出严正抗议;美国表示,如果参政会上没有共产党代表参加,美国将停止提供财政援助。无奈下蒋介石只得在参政会上保证今后再也不会发生像皖南事变这样的事情。出于大局考虑,根据“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共产党没有过多纠缠,一场威胁到统一战线存亡的严重危机得以妥善解决。当事变发生时,中央军委迅速做出决定,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赖传珠为参谋长,重振新四军。经过努力,新四军重新活跃在大江南北抗战第一线。
  在共产党努力下,抗战得以克服一个个艰险与危机,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
  以上简要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国民党在抗战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国民党始终承担并领导正面战场的战斗,消灭的敌人数量比敌后战场多,牺牲的人数也多。在相持阶段,蒋介石拒绝了日本的诱降,坚持抗战。在反攻阶段,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有出色表现,等等。同时,国民党在战争中也有重大错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内”错误方针指导下,对日军侵略不抵抗,步步退让,导致日本军国主义野心不断膨胀,错误估计形势,于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相持阶段蒋介石不顾民族大义,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几乎使抗日统一战线破裂。他的军队抗战意识下降,导致1944年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总反攻的大好形势下出现大溃退的怪事。蒋介石没有采取必要措施阻止汪精卫叛国,也没有阻止大批党政高官投敌,对此蒋介石负有领导责任。总之,国民党蒋介石在抗战中有功也有过,既不能否定它的功绩,也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
  抗战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由衰到兴的伟大转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由低潮转向新的高潮的重要转折。全面抗战发生的时候,党领导的军队只有四、五万人,到抗战结束,已经发展到百万。尽管军队数量和装备上与国民党比仍有很大差距,但经过抗日战争血与火洗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不可能被蒋介石战胜,中国革命必将走向高潮。抗日战争的历史,无论在国史上还是党史上,都是重重的一页。虽然时间已经越过七十多年,但重温这段历史,吸取经验教训,仍有重要意义。
  三、复兴路上的三座里程碑
  抗战胜利,中华民族从此走上复兴道路,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是强大的国家。尽管当时被称为四强之一,其实当时仍旧贫穷落后,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没有过去。
  在此以后发生了复兴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件大事,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他们是: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成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在不长的时间里,解放了除台湾等少数地区外的全部国土,实现了国家的真正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为民族复兴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解放后不久,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古老的民族,日新月异。
  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新中国,而没有新中国就不会有民族复兴。为什么呢?这是所处的时代特征和国际环境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本来,一个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它的任务是清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影响,发展经济,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但是中国原有的民族资本十分幼小,历史证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因具软弱性,无法实现民主革命的任务。孙中山奋斗终生,最后发现革命尚未成功,他所主张的三民主义没有能够实现。蒋介石掌握政权后,既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也没有给人民带来幸福,没有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局面。中国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完成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发展经济创造条件。
  国际人士在评论中国的发展道路时,往往将它与印度相比。这两个国家国情相近,中国在1949年10月建国,印度在1948年取得独立,1950年1月建国。建国时两国经济总量相近,但按人均计算印度高于中国,印度工业化水平也高于中国。印度建立了英国式的政治体制,被学者们誉为发展中国家中民主政治制度的典范;中国则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们把这两个国家当做两种发展道路的竞赛,很多人不看好中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两国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原先印度人均GDP高于中国,1980年两国人均GDP基本相等,XX年中国人均GDP约超出印度近一倍,XX年以后差距继续扩大。建国前两国人均预期寿命都是35岁,现在印度是64岁,中国是73岁,每一个中国人要比印度人多活九年。印度的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国,XX年印度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没有超过第一产业,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国家。
  印度和中国都是人口大国,都承受着人口的巨大压力。人口问题往往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两国都推行人口控制政策,但是公认为中国取得了成功,而印度则失败了。为什么呢?国外有些人归之于印度实行民主制度,如果印度官员实行中国这样的刚性的人口政策,他就会落选。中国所以成功,是与共产党对人口问题的理念有关。建国初期有人提出,中国的人口极限是8亿,超过此数社会就不能发展。但是人口增长快,一是因为生的多,二是因为死的少。人们可以限制生育,却不可以限制寿命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都有一个人口迅速增长的过程。中国建国后农民有了土地,婴儿死亡率迅速下降,即使一个不生,8亿的指标也不一定控制得住。共产党对人口问题有自己的理念,不把人多看成是消极因素。毛泽东说,人是宝贵财富,人多好办事;同时说人口也要计划,不能增长过快。中国是最善于利用人口资源的国家,所以发展快,至今还是利用劳动力优势。生产发展了,人民收入提高,人们自然会接受强硬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政策得不到多数群众拥护也是不行的。印度不发展工业,不利用人口优势,贫困的问题解决不了,怎能对生育实行严格的控制呢!
  此外,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制定了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维护了团结,为民族复兴创造了重要条件。这也是优于印度的因素。
  另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1953年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950年6月,朝鲜爆发战争,美军在仁川登陆,一直打到鸭绿江边。对于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要不要出兵,是个严重的挑战。政治局扩大会议长时间讨论,多数人不赞成出兵。毛泽东权衡利弊,最后还是做出了艰难的选择——出兵!我不知道毛泽东当时有多少胜算,但战争的结果出于全世界很多人的意外。证明毛泽东的决策是正确的、英明的。
  美国说,双方打了个平局,但是很多人认为,中国取得胜利。从现象上看,中国人把美国赶回三八线,从深层次的影响看,战争的结局对新中国的发展乃至世界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中国的胜利,终结了百年多来不间断的战乱,保证了半个多世纪的国内和平。抗美援朝胜利后,除了少数边界冲突以外,中国人民免受国际国内战争之苦。这就为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十分重要的条件。朝鲜战争的胜利成为一种强大威慑,任何外部势力都不敢轻易对我挑衅,也迫使美国改变策略,放弃用军事手段推翻中国共产党政权的目标,改为用政治手段,依靠中国内部反对势力促使和平演变。这就使中国创造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环境。
  抗美援朝的胜利,也給国内各种敌对势力构成重大震慑,对稳定全国形势十分有利。
  其次,朝鲜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趋向。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美国后院到处着火。战争的结局鼓舞了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促使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战争的结局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威信,很多国家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使中国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
  第三,战争使解放军向着现代化方向迈出重要的第一步。战争的第二年中国空军就出现在战场上。通常,训练一个空军驾驶员到参加战斗一般需要三年时间,战争中的中国飞行员只需要一年,而且取得不错的战果。中国使用的米格15型战机是苏联最新型飞机,性能不比美国差,中国击落的敌机不比美国少。美国人惊呼共产党中国一夜之间变成空军强国。用苏制喀秋莎火箭武装的火箭部队在战争中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战争是军队成长最迅速的时期。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不仅于此。朝鲜战争以及以后的越南战争的失败,大大打击了美国好战分子的嚣张气焰,军队士气低落,民众反战情绪强烈,加上财政困难,美国再也没有力量同时与中苏两个国家对抗。美国做出了二战后第一次战略收缩的决策,主要目标是谋求与中国建立正常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日本抢先与中国建交,西欧国家迅速跟进,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1979年中美建交,事态发展之快使人眼花缭乱。八十年代被人认为是中美两国的蜜月时期。正是由于宽松的国际环境,中国成功地实现了改革开放,大量压缩军费开支,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1990年苏联解体,美国认为中国已经不重要,五角大楼、中央情报局、民间咨询机构纷纷制定进攻中国的计划,但是终因朝鲜战争的余威还在,美国没有敢动手。
  抗美援朝的影响至少维持了四十年,至今美国要发动第二次朝鲜战争不得不考虑中国的因素。
  第三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八十年代初成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的原因是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当今世界潮流。当今世界经济的最重要特征是全球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发展经济。经济全球化就是全世界实行统一的市场经济,各国经济都要融入世界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各国的目标不是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经济体系,而是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在世界经济中正确定位,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经济。经济全球化也是给发展中国家重要的机遇,有些国家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建立以资源型产业为重点的发展战略;有些国家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以信息产业、软件业为重点的发展战略。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丰富,选择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制造业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很大,吸收劳动力很多,这一选择符合国情。中国改革开放,正值发达国家加速将现代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过程,中国由于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发展制造业条件较好,自然成为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国。中国成为除美国外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国外资本和技术的进入又促进中国资本和技术的发展,因此中国很快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在发展中国家中领先。有些发展中国家利用资源等优势,经济发展一度很快,但因忽略了工业化,因而后劲不足。
  中国以制造业为重点,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也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制造业本身规模巨大,是使用高新技术最多的产业。例如,大约95%的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使用。制造业是发展其他产业的重要基础,高铁、核电、航天、军事装备等产业无不需要制造业的支持。制造业也促进了软件业的发展。中国的登月工程已经显示出很强的软件能力。美国认为军事技术远远领先于中国,但承认软件能力不及中国,对中国的导弹感到忧心忡忡。有人说笑话,说美国需要引进中国教师给学生上数学课。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也为今后最终实现民族复兴大业奠定了可靠基础、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它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民族复兴需要党的领导,而共产党只有在民族发展中才能得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在前进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也曾经遇到很多困难,也犯过很多错误,有些错误很严重。但共产党有能力克服一切困难,也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错误。这是因为共产党把自身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得到人民的支持。我们很高兴看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广大海外华人共同目标,并且取得很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中国的复兴,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复兴。我们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任务还没有完成。好比万里长征,现在已经到了遵义,目标已经明确,道路已经清晰,看见了胜利的曙光。但是前方的道路仍很遥远,存在很多艰难险阻。中国面临着国外敌对势力的战争威胁;国内经济承受着下行的严重压力;还面临着政治体制改革的艰巨任务。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任重而道远,今后的重任将落在今天的青年们身上。

【篇二】党史学习党课稿

中国共产党史知识学习笔记

1、党的二大所提出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分别是什么?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3、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

4、党的二大的历史意义

党的“二大”这样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破天荒的举动。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哪一个阶级或政党,能够正面提出这一政治主张,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刚刚一年,就解决了这个基本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它说明,只有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5、五卅运动的意义

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发展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斗争中受到很大锻炼,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干部,党组织也得到极大发展,在斗争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党领导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奠定了基础。

6、党的七大的历史意义

为了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把中国引向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的工作方针是:团结一致,争取胜利。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在二十四年中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八年抗战的经验,制定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正确的纲领和策略;批评了党内的错误思想,系统地阐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

7、三大战役的意义

辽沈战役的意义

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数量上也占了优势,战役的胜利,使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淮海战役的意义

  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识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平津战役的意义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8、七届二中全会的成果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战争转向生产建设,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做了政治、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等多方面的充分准备,描绘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使全党在新的形势下,达到高度的团结统一,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9、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

正式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1、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

10、历史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11、一国两制方针的重要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基本内容 三个代表(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我们党要始

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的意义

“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重大意义 (1)理论意义。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统一与创新;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2)现实意义。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赞同

13、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4、党的十七大精神

台海政策: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实现祖国统一。

国民经济: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民主政治: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社会民生:改革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

国防外交:提高应对安全威胁能力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党的建设: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惩治和预防腐败。

15、党的十七大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决定中国命运 停顿倒退没有出路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大会通过了关于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大会批准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大会认为,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16、十七届三中全会、聚焦“三农”

一、共同富裕,7亿多农民富裕起来,才算共同富裕

二、把土地所有权真正给了农民,若农民能用土地这一资本致富,将又是一重大举措。具有历史意义。

三、全会认清了让农民富裕,还有许多事要做。

四、把三农搞好,关系着改革开放的继续健康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安全稳定,关系着国家的真正繁荣富强。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抓住了当前国家改革发展的要害问题,那就是如何搞好三农问题,如何让7亿多农民迅速致富。以上四点即其意义。

17、十七届四中全会、反腐倡廉建设及建设学习型政党

(一)1、对党内民主提出新要求。2、体现反腐新思路。3、系统总结我党历史经验。

(二)反腐倡廉建设

1、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2、反腐败斗争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3、反对腐败,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是一个历史过程。

(三)建设学习型政党应当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3、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大胆探索。

(四)学习的主要内容

1、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2、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3、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5、学习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

18、十七届五中全会、聚焦“十二五”

(一)十二五十大“任务”

1、扩大内需 2、推进农业现代化3、 提高产业结构竞争力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5、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6、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7、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8、推动文化大发展9、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二)五中全会公报的三个新提法

第一、“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第三、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三)如果用数字表示,此次会议重点掌握:一个坚持、两个时期、三个重点、四个更加、三个五---五个坚持、五个要、五种意识。

一个坚持--科学发展。两个时期---全面建设小康不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三个重点--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四个更加--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五个坚持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五个要

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

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五种意识--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19.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因而能够为中国革命指明前进的方向。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篇三】党史学习党课稿

加强党史学习研究党课讲稿

??? 教学对象: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

???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广大党员明确新时期党员、干部加强党史学习研究,对于提高自身素质、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注重从党的历史和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史工作都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党史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党先后作出两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同一全党思想、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开创新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专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式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党史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一、深刻认识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意义

??? 披览前踪,鉴往开来。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调整时期,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许多问题涉及党的历史,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关系党的形象、党的生命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党员、干部更要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为科学发展贡献力量,谱写新的篇章。

??? (一)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是提高党员素质的需要

??? 改革开放以来,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现在,大多数在职党员干部和领导干部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许多人没有经历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苦斗争,也没有直接参与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没有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反面教育,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取得的成就以及历史曲折缺乏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因此很需要组织和引导他们比较系统地学习党的整个历史,接受生动具体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 使命源于信仰。党的历史不仅同党的过去相,也同党的现在和未来相。只有对党昨天的奋斗有深切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承担起明天的新使命。因此,倍加珍惜党的历史,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章、发挥模范作用、履行权利义务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 鉴往益于开来。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党员、干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史、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党史还了解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一些党员、干部对党的历史经验的认识和把握还不够科学不够系统;一些党员、干部对党史中的一些问题还存在模糊认识。这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党性原则、理想信念等产生了一定影响。党员是党的历史人物的具体实践者,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党的历史人物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对于执政党的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而言,只有铭记党的历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这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要求;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现实需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需要。

??? (二)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是提高党员能力的需要

??? 加强党史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关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因此,要总结历史经验,科学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构成。党的执政能力的主体是由党的干部、广大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三个部门构成的,相应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也体现为这三个主体的能力的提高。

??? 第一,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能力。历史经验表明,对于执政党而言,领导干部是构成党的整体要素之一,是党的政治权力的直接承担者,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是提高党的整体能力的关键。因此,考察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考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控制和行使国家权力的能力,考察其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主要是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明确要求,核心在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和执政本领。

??? 第二,提高广大党员的能力。历史经验证明,人民群众评判党的执政能力,不仅要看执政者运用权力为人民办事的本领,而且要通过身边党员的言行来评价整个执政党。因此,不直接掌握国家权力的广大党员的能力,同样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各种能力,通过他们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党和国家的任务,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关注的重页?? 页要方面。

??? 第三,提高党的各级组织的能力。历史经验表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并非各级领导干部能力的简单相加。在实践中存在这种情况,我们配备到各级重要岗位上的干部,其个体素质和能力都很强,但一旦组成一个班子,就可能出现许多矛盾,不仅影响执政效果,而且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其中当然有个人因素,但更重

??? 要的还是制度和体制的因素。要研究整体的各个部分与各个要素的科学配置与有效组合,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制和机制,才能从整体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三)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是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

??? 历史经验证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党史的研究宣传和学习教育,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总结经验,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不断加强和巩固党的基层组织。

??? 一是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形式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借鉴历史经验,结合新任务和新要求,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全社会。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在各类经济组织、中介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 二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要借鉴党的成功经验,适应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准确把握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时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结合行业和地区特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完善“三会一课”制度。

??? 三是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历史经验表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要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为重点,不断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要坚持积极稳妥、注重实效,循序渐进、讲求实效,保证公开的时效性和经常性,防止形式主义;要坚持统筹兼顾、改革创新,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居务公开和办事公开有机结合、协调运转。

??? 二、全面把握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的主要任务

??? 20XX年7月21日,党中央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党史研究宣传和学习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化党史研究,准确记载和反映党的历史;二是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三是扩大党史宣传,普及党史知识。

??? (一)准确把握党史学习和研究的主题与主线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是中共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中共党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是中共党史的主流和本质。

???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加强党史的研究和教育,要把党的革命史、创业史、奋斗史的学习和研究与中国近代史的教育和研究结合起来。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与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光辉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党史工作者和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的党性原则和政治责任。

??? 探索规律,深化认识。加强党史的研究和教育,要认识和把握党史发展与党史研究教育的规律,这是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基点。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才能从党的活动中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的规律。中共党史既体现了世界政党发展的普遍规律,又体现了符合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特殊规律。把世界政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特殊规律进行比较分析,既有利于我们深化对中共党史、世界政党史的规律性认识,又有利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 (二)科学把握党史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与关键

??? 党史研究是党史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坚持事实就是,准确记载和反映党的历史,是开展党史宣传教育的重要基础;科学总结经验,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是推进党史学习和教育的关键所在。

??? 一要学习研究和总结运用党领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与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历史经验,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充分发挥党史研究宣传与学习教育在深入认识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

二要学习研究和总结运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和长期执政的实践经验,及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为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充分发挥党史研究宣传和学习教育在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 三要学习研究和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时代主题与国际环境形势变化,制定和坚持正确的国际战略方针的历史经验,为社会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充分发挥党史研究宣传和学习教育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准且把握时代主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三)系统把握以党史学习推动思想建设的任务

??? 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是党的成功经验之一。开展党史的学习和教育是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要把党史的学习和教育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相结合,以各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党史的学习和教育。党史宣传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同意规划,明确要求,创新方式,深入持久有效地推动党员、干部学习党史。

??? 第一,各级党组织要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任务。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自觉学习党史、带头学习党史,通过系统培训、中心组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经验,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把党史作为重要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建立健全党史教研部门和党史教育基地,加强党史人才队伍建设。

??? 第二,要组织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学习党的历史。党员要通过党史学习,着力加深对党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代代相传。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史的学习培训,使他们着力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

??? 第三,各级各类学校、大专院校要开展与学生接受能力相对应的党史教育。把党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教育。高等学校要积极发挥党史研究和教育的重要阵地作用,重视开设党史专业。科学整合教研力量,加强党史学科建设,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推动党史的研究和教育。

??? 三、落实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任务的基本要求

??? 我们党的历史是宝贵的政治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的经验和智慧。新形式下的党史学习与研究,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地区工作大局,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坚持把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根本任务,落实中央对党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要求。

??? 第一,坚持“四个服务”。深入落实中央对党史学习和研究的要求,必须坚持“四个服务”:党史学习和研究要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服务,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增强党的群众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之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坚定信念与实际行动;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务,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科学推进我国和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

??? 第二,坚持“四个结合”。一是把党史学习和研究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相结合,为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提供历史借鉴;二是把党史学习和研究与加强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教育相结合,帮助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加深对党的历史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的感情;三是把党史学习和研究与探索世界政党兴衰成败的规律相结合,从中汲取有益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水平的经验教训;四是把党史学习和研究与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相结合,为实现国家和本地区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提供依据。

??? 第三,把握“三个坚持”。“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史,要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重视和解决偏离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问题,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的失误和曲折,深入分析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研究防治重犯的办法、措施和制度;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史,必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永远铭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就是从否定共产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的历史打开缺口的历史教训,用事实予以批驳。加强党史研究宣传和学习教育,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党员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领广大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篇四】党史学习党课稿

纪念建党九十六周年党史学习讲课稿

从1921年到2017年,中国共产党在这96年的时间里,将一个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国家,建成了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总结起来说,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推向前进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是把党的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三,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四,红军长征 撒播革命火种;五,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六,解放全中国;七,新中国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发展;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发展。十,十八大至今党的发展。

第一,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诞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萌牙圣彼得堡郊外,停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突然开炮,而炮口的方向,正是俄国反动政权所在地——冬宫。 随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占领冬宫,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这个消息传到中国,包括李大钊、陈独秀在内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领导了俄国革命胜利的马克思主义,也正是苦难中国的出路所在。

1921年7月下旬的上海,刚刚放暑假清净了没几天的博文女校,突然又热闹起来。一位又一位访客来此入住,这些人自称是“北京大学师生暑期旅行团”成员。事实上,他们是来建立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闷热的夜晚,昏暗的客堂,原本吃饭用的餐桌旁围满了13张年轻面孔。来自天南海北的他们,因为共同的政治信仰聚集到了这个不足20平米的小屋里。就党的性质、奋斗目标、工作计划等等展开了讨论。

一大参会人员年龄最大的何叔衡不过45岁,最小的刘仁静只有19岁。当时毛泽东28岁,正好是这群人的平均年龄。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操着不同的口音,为中国的未来而激烈争辩。

  当会议开到第八天的时候,一个陌生男子的闯入打断了这群年轻人的热烈讨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立即中断了会议。鉴于会场已经暴露,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距离上海一百多公里的嘉兴举行。在蒙蒙细雨中,代表们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党纲决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决议规定,党应采取完全独立的政策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

从中共一大到十八大,在历史的检验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战胜一个个困难,变得越发坚强有力。它从建党之初仅有50多名党员,到新中国成立时拥有448万名党员,再到今天拥有基层党组织超过400万个、党员约8800万名,这个执政党赢得了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支持和拥护。而这一切,都源于95年前那个伟大的决定。

第二,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

自1921年成立起,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浪潮中迅速成长。1926年7月,由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共同领导的北伐开始,随着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也被推向了高潮。但是,就在胜利的背后,却藏着巨大的危险。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员,从原来的六万人,一下子减少到1万多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遭遇到了成立以来最危急的时刻。

  1927年6月29日深夜,在上海龙华监狱昏暗的牢房里,一个遍体鳞伤的青年人席地命笔,写下了自己的遗书:“我终觉得死于今,比死于昔,使人们可觉悟中国是需要继续革命的……死者已矣,惟望生者努力。”一周后,写下这些文字的中共党员黄竞西在上海牺牲,年仅31岁。

  2个月前,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全国的4·12反革命政变。一年之内,全国有31万余人死在反动派的屠刀之下,其中包括26000多名共产党员。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中共中央决定以武装夺取政权,它的第一个大动作选择在了敌人力量薄弱的南昌。

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南昌起义爆发。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南昌起义一个星期后的8月7日,在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34岁的毛泽东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一个多月后,秋收起义爆发,起义部队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这面红旗上,五角星和镰刀斧头相互辉映,它说明着这支部队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紧接着,中国共产党相继发动了近百次武装起义,在南昌竖起的革命军旗,开始飘扬在中国大地上。

1933年7月11日,在红色首都瑞金,共产党人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将8月1日定为了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支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英雄部队,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帮助中国人民夺取了革命的最终胜利,建立起了人民的新中国。

第三,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农村包围城市1927年9月下旬,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开辟了中国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从此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革命的星星之火,就从井冈山开始,势不可挡地发展成了燎原之势。

1927年9月,毛泽东等人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开辟了我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插牌分田”运动1928年初,毛泽东在这里发起了“插牌分田”运动。烧毁地主的田契,按人口平均分田,让农民获得了祖祖辈辈都梦寐以求的土地。这一年,庄稼获得了大丰收,老百姓踊跃交粮、支援红军。

1928年底,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买卖……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根据地的土地政策又不断修正,“没收一切土地”改为了“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农民分得的田地归自己所有。广大农民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

就在井冈山的土地革命积极开展的时候,1928年4月,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的部队,也来到了井冈山。“革命雄师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1929年初,趁着军阀间的混战,红军先后在赣南以及福建的永定、长汀、龙岩、上杭等地建立了红色政权。毛泽东挥笔作词,“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1930年1月4日晚,在上杭县古田赖坊村一家叫协成店的临街铺面里,《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这篇文章问世了。毛泽东在文中指出:“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民心所向,就是革命的方向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半年之内,参加红军的农民就达到3万多人。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黄安七里坪的一个招兵站,仅一天就有800名农民应征入伍。1927年9月毛泽东上井冈山的时候,部队仅剩不足1000人和48匹战马,但到了1930年的夏天,全国已建立起十几块范围较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主力部队发展到10多个军、7万多人。革命的星星之火,正势不可挡地形成燎原之势。

第四,红军长征 撒播革命火种

从1934年10月转移开始,到1936年10月胜利会师,两万五千里长征让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走出了反“围剿”失败的阴影,保存和锻炼了革命骨干力量。长征路上播下了无数革命的种子,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4年10月10日晚,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红色首都瑞金挤满了十里八村的群众,他们是赶着为即将转移的红军送行的,队伍里有他们的儿子、丈夫和兄弟。

1933年9月,蒋介石亲临南昌,拥兵百万对红色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失去了毛泽东正确领导的工农红军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全线出击,与敌人优势兵力展开血战。一年下来,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来保存剩余的革命力量。1934年10月21日到12月1日的一个多月间,中央红军接连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队伍从出征时的八万多锐减到三万。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了遵义城。中国革命的命运在这里发生了转变。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举行了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共产党。

而就在此时,1000公里之外的南昌行营里蒋介石正指挥几十万大军,准备在川黔边地区围歼中央红军。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平均每天都要打一场硬仗,红军战士浴血奋战,舍生忘死。

1935年6月至8月间,红军翻越了皑皑雪山,走向了满是沼泽的若尔盖草地。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究竟有多少年轻的躯体被白雪覆盖,有多少对未来的憧憬被沼泽淹没。没有姓名的墓碑面朝南方,望着他们遥远的家乡和一路拼杀过来的万水千山。

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至此胜利结束

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总结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第五,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新起点。代表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事变后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即发表宣言,号召全民族抗战,最早举起了抗日的旗帜。而此时,国民党政府对日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110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丧,而对中国共产党,蒋介石的政策却是“攘外必先安内”,进行疯狂围剿。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在民族危亡关头,共产党人不计前嫌,以大局为重,力促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也从“逼蒋抗日”转向了“联蒋抗日”。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新长城。随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多省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首战平型关告捷,打出了中国抗日战场的新局面。

1938年5月26日,延安的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操着浓浓湖南口音的毛泽东,正在发表演讲。他告诉听众:“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也是在延安的简陋窑洞里,毛泽东废寝忘食,写成了5万余字的《论持久战》。

1938年7月,《论持久战》出版。在延安解放社出版的最早单行本扉页上,有毛泽东的题词:“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简明扼要的25个字,为中国抗战指明了道路。

1938年10月,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打开此时的地图,日军对华占领区的统治中心附近,出现了共产党武装创建的敌后根据地。日军情报机构满铁调查部报告,中国抗战力的据点在农村,对日作战的战力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民众力量。

面对敌人的“杀光、烧光、抢光”的疯狂大扫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展开了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困不死、压不垮,把侵略者拖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整个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抗击了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对敌作战12.5万次,歼敌171.4万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终于取得全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迎来了走向民族复兴的新起点。

第六,解放全中国

重庆谈判和内战爆发1945年,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和平,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决定冒险赴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艰难谈判,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但是,蒋介石却借助军事上的巨大优势,撕毁和平协议,1946年6月,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7月17日,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会上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仅仅一年后,解放区就有近9000万农民分得了土地。翻身获得解放的农民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为人民解放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

挑起内战的国民党政府,为了支撑继续打内战,增加各种苛捐杂税,无限制地发行纸币。1948年8月,法币发行额比1937年增发47万倍,物价上涨700多万倍,人民处于饥饿和死亡的边缘。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173个师,共计154万余人。国民党政权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摧毁。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仅仅两天之后,解放军战士就冲进了南京总统府的大门。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从1946年6月到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解放了除西藏及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少数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赢得了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中国大陆从此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古老的中华大地,日月换了新天。

第七,新中国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之后,古老的中国迎来了新生

1949年3月25日下午,毛泽东率领的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驱车来到北平的西苑机场。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经民主协商,政协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曾连松设计的五星红旗为国旗;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其中,《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聚集天安门。下午3点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毛泽东按动电钮,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28年光辉历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组成的方队,威武雄壮地通过主席台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年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在这27年执掌全国政权的时间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27日在北京举行

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第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9年4月1~24日在北京举行

党的九大通过的党章对毛泽东思想的表述:“毛泽东思想是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走向胜利的时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但是在1969年召开的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严格的说,九大是我党思想上的退步。

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28日在北京举行

这次大会是在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国各方面形势有了好转的情况下召开的。

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十大党章保留了九大党章中关于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基本路线等内容,在结构上作了些调整,条文部分改得不多。总纲中只取消了有关林彪的论述和林彪的论点。值得指出的是,十大党章在“左”倾错误方面的新发展,主要是充实所谓两条路线斗争经验的内容,把“批判修正主义列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长期任务”;片面提出“反潮流”原则,要求党员要具有反潮流的精神等。

第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发展。

毛泽东介绍 (1893年12月26日- 1976年9月9日 北京逝世)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国领袖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这次大会,是在揭批江青集团进一步深入,各方面工作得以恢复和整顿,广大群众渴望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清理、拨乱反正的情况下召开的。

华国锋代表中央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主要内容是:第一,总结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批判了他们炮制的“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动公式,揭发了他们篡党夺权、策动反革命武装叛乱的阴谋,宣告“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结束。第二,继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认为“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结束,决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决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结束”。 因此,今后依然要以两个阶级、 两条道路斗争为纲。第三,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为此,报告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8项主要任务,要求党中央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在本年内初见成效,3年内大见成效。

叶剑英代表中央向大会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从8个方面做了说明。报告强调我们党只有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才能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指出党章写进了“在本世纪内,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内容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08.12-18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决议参会人员到会的代表有1510名,代表着全国3500多万党员。

大会共有3项议程:(1)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2)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3)选举中央委员会。

大会经过分组讨论,通过了政治报告、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代表们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了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其中中央委员201人,候补委员132人。

邓小平为大会致闭幕词,强调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泽东主席为党树立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全党、全军、全国努力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1978.12.18-22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78年12月18日-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这次全会前,召开了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党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骨干,对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对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等,提出了积极的建议。邓小平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成了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2,全会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3,全会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4,全会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5,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6,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全议重点: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的观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1978.12.18-22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参会人员和选举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69名,候补中央委员112名。中央及地方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增补黄克诚、宋任穷、胡乔木、习仲勋、王任重、黄火青、陈再道、韩光、周惠9人为中央委员。会议决定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选举陈云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邓颖超为第二书记,胡耀邦为第三书记,黄克诚为常务书记,王鹤寿等为副书记。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冶上、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09.1-11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大会的主要议程是:(1)审议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2)审议和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3)按照新党章的规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高度地评价了这次大会的历史地位,认为这次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他还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

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共分6个部分:(1)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2)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3)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5)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6)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报告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和新取得的经验,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这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从经济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完整系统地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09.1-11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决议参会人员

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600人(出席开幕式1545人),候补代表160人(出席开幕式145人),代表着全国3965万党员。

大会经过充分酝酿和民主选举,选出了由210名中央委员和138名候补中央委员所组成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同时选出了由172人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132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新党章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仍肯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等“左”的错误,吸收了“七大”和“八大”党章的优点,并根据新时期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李先念致闭幕词: 号召全党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埋头苦干,一步一步地达到我们的伟大目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10.25-11.1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大会的议程是:(1)听取和审查党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2)审查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报告;(3)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4)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5)选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新一届的中央顾问委员会,新一届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

赵紫阳向大会作了《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工作报告。报告共分7个部分:(1)历史性成就和这次大会的任务;(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3)关于经济发展战略;(4)关于经济体制改革;(5)关于政治体制改革;(6)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7)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

报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改。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继续、丰富和发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精辟的理论阐释。据此,报告分别提出了发展经济战略、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中的党的建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诸方面的基本方针。此外,报告还规定了6个方面的长远性指导方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10.25-11.1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参会人员和选举

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出席大会开幕式的共1953人),代表着全国4600多万名党员。

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外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人士96人列席了大会,并有中外记者(其中包括1名台湾记者)400多名采访了大会。这些,在此前的历届代表大会上,均属首次。

大会还首次采用差额选举的方式选出了由175名中央委员和110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选举出了由200人组成的中顾委和69人组成的中纪委。

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党章部分条文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10.12-18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

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大会的议程是:(1)听取和审查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2)审查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报告(书面);(3)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书面);(4)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5)选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6)选举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李鹏同志主持大会开幕式。

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分为4部分:(1)14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2)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3)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外政策;(4)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和战略部署。第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第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江泽民同志主持了大会闭幕式。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10.12-18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参会人员和选举

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89人(出席开幕式1965人),特邀(1927年以前入党,并在党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代表46人(出席开幕式35人),代表全国5100万党员。此外,不是十四大代表的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及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成员,不是十四大代表或特邀代表的党内部分老同志,以及其他有关负责同志307人列席了这次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大会还邀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外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常委中在京党外人士和部分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等139人,作为来宾列席了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

大会分别通过了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以及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大会同意关于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

大会经过充分酝酿,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89名,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30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08名。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9.12-18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此次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是在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保证全党继承邓小平同志遗志,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大会。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 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大会的议程是:(1)听取和审查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2)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书面);(3)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4)选举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5)选举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李鹏同志主持了大会开幕式。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该报告共分10部分:一、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二、过去五年的工作;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六、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八、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九、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十、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

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指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9.12-18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参会人员和决义

这次大会应到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出席开幕式的代表和特邀代表2074人),代表了全党5800多万党员。此外,不是十五大代表的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不是十五大代表或特邀代表的党内部分老同志,以及其他有关的同志296人列席了这次大会。大会还邀请了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外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常委中在京党外人士和部分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等140位作为来宾列席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

江泽民同志主持了大会闭幕式并讲了话。大会批准了江泽民同志代表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通过了关于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3名,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41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15名。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和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11.8-14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大会的议程为:(1)听取和审查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2)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3)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4)选举十六届中央委员会;(5)选举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李鹏同志主持了大会开幕式。

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共分十个部分: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的基本经验;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四、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五、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六、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七、国防和军队建设;八、“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九、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江泽民同志主持大会闭幕式并发表讲话。

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11.8-14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参会人员和决义

大会应到正式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共2154名)(出席开幕式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共2134人),代表了全党6600多万党员。

根据中央规定,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团增加了中央企业系统代表团和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这是中央企业系统和中央金融系统首次单独组团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与十五大的36个代表团相比,十六大的代表团增加到38个。

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此外,不是十六大代表的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不是十六大代表、特邀代表的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不是十六大代表、特邀代表的党内部分老同志,以及其他有关同志,共284人列席了这次大会。大会还邀请了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党外人士,担任过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党外人士,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常委中在京的党外人士和部分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等,共152人作为来宾列席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

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由198名委员、158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选举出由121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7.10.5-21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

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共分十二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7.10.5-21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参会人员和决义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充分肯定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2007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07年10月22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列席会议。胡锦涛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

第十,十八大至今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11.8-14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主要议题:

一、听取和审议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 二、审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三、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四、选举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 五、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会议内容:

1、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制定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前进方向。

3、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4、回答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策立场。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11.8-14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要点和选举

会议要点:

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最新成果

2、小康社会目标: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

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4、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5、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6、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7、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8、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中央确定,党的十八大代表名额共227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2012年11月8日9:00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大会选举了新一届的中共中央领导层,包括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在之后召开的中央委员会上选举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中共中央军委等。2012年11月14日12时许,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大会的秘书长为习近平[1] ,副秘书长为刘云山、李源潮、栗战书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2012.11.15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一中全会)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一中全会)于2012年11月15日在北京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205人,候补中央委员171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列席会议。习近平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

会议内容:

会议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选举习近平、马凯、王岐山、王沪宁、刘云山、刘延东、刘奇葆、许其亮、孙春兰、孙政才、李克强、李建国、李源潮、汪洋、张春贤、张高丽、张德江、范长龙、孟建柱、赵乐际、胡春华、俞正声、栗战书、郭金龙、韩正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2013.2.26 - 28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二中全会)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二中全会)于2013年2月26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由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全会通过拟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建议国务院将方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会议内容:

议题一: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继续简政放权

议题二:将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建议人选和向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建议人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2013.11.9 - 12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会议共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专家学者出席。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会议内容:

2013年11月9日,会议在北京举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11月12日,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在北京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2014.10.20 - 23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会议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2015.10.26 - 29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出席该次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5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会议研究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会议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刘晓凯、陈志荣、金振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朱明国、王敏、陈川平、仇和、杨卫泽、潘逸阳、余远辉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朱明国、王敏、陈川平、仇和、杨卫泽、潘逸阳、余远辉开除党籍的处分。

全会认为,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2016.10.24 - 27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六中全会)于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7人,候补中央委员151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习近平就《准则(讨论稿)》和《条例(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会议内容: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喜迎十九大

今天课就讲到这谢谢。一、常用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什么是公文?

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进行公务活动时所使用的体式完整、内容系统的各种书面材料。

按使用范围划分,公文分为政务公文、专用公文、经济公文和日常事务类。

政务公文包含法定文种和非法定文种。法定文种即13类14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非法定文种即9类14种,即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讲话稿、提案、建议书、合同、聘书、章程、条例、规定、办法、电报

日常事务公文:包括规章制度、简报、计划、总结、演讲稿、述职报告、倡议书、建议书、挑战书、表扬信、感谢信、慰问信、聘书、请柬、证明、介绍信、启事等

经济公文:包括经济合同、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产销分析报告、质量分析报告、广告、意向书、商务说明书等

请示和报告有何区别?

一、内容不同。请示是一文一事,报告内容可广泛。

二、对象不同。请示只送一个领导机关,报告可多头主送。

三、处理方式不同。请示需要批复,报告一般不需要批复。

四、行文时间不同。请示是事先行文,报告可在事前、事中、事后行文

二、公文写作常用词语

按照:依照,据此办理。或用于上行文,表明开展某一工作的依据,例如“按照省委的要求……”或用于下行文,要求下级完成某一事项,例如“望各级党委,按照下列要求……”

遵照:遵命办理。

参照:参考、依照。例如“现将《关于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的情况报告》印发给你们,请参照办理”。

照此:按这样去办。例如“同意所拟,望照此办理。”

颁布:颁发、宣布。多用于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的正式公布。

发布:公开宣布。侧重于法规、指示、通知等的正式公布。

公布:公开发布、宣布。 此布:在这里宣布。多用于布告的结尾,按照习惯应另起一行,左空两格,使用发布机关名称字号相同的大号字,以使醒目。

布置:对工作、活动作出具体的安排。

颁发:发布、授予。

颁行:颁布、施行。多用于政策法规的颁发与贯彻执行。例如“居民身份证,有公安机关负责颁行和管理。”

为:表示目的、原因的介词,多用于公文的开头,放在句子前面以构成目的句。例如“为保障民用航空器的安全,防止劫持、破坏民航飞机和破坏民用航空设备事件的发生,特通知如下”。

为了:与“为”的使用相同。例如“为了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生活,保障党民权利的正常行使和不受侵犯,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特制定本条例”。

为此:为了这个。多用于承接上文。例如“……为此,提出以下三点要求”。

为要:至为重要。例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发展经济的一系列重要措施,望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为要”。

为盼:十分盼望。例如“望速研究并即函复我局为盼”。

为荷:表示承情感谢的惯用语,常用于信函的文末。例如“兹介绍我局李小兵等三同志前去厂局参观学习,请予接洽为荷”。

期:从时间、期限长短上看。例如“全面开工已为期不远,请抓紧完成准备事宜”。

特:特地。常用于公文开头与主体之间的过渡。例如“特通知如下”、“特决定如下”、“特作如下决议”。

特此:特地在这里。多用于公文开头到主体之间的过渡,例如“特此通知如下”;另外也经常用于报告、决定、通知、指示等稳重的结尾,例如“特此报告。”

必须:表示在事实上、道理上必要,带有指令口气,一般用于下行文中讲主张、提要求的内容部分。

必需:一定要有、不可缺少的。例如“组织文书工作人员系统学习文书、档案知识,是加强文书队伍建设所必需的”。

必要:不可缺少,非这样不可。例如“在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十分必要的”。

严禁:严格禁止。例如“严禁铺张浪费、请客送礼”。

严谨:严密谨慎。例如“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定要严谨慎重,不可草率行事”。

严重:程度深、影响大、情势危急。 严守:严格遵守。例如“严守国家机密”。

严加:严格加以。例如“对屡教不改者要严加处理”。

按期:依照规定的日期。

按时:依照规定的时限。

届时:到时候。

此复:就以这样的内容向你作出答复。一般用于复函、批复的末尾。

此令:就以这样的内容,并于此时此地向受令对象发布命令。一般用于命令的末尾。

专此:专门在这里。

报请:向上级机关行文,请求解决、答复、批准某一问题。

报经:报告并已经得到。例如“我市行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已报经省政府批准”。

报送:向上级呈报。

报批:呈报上级机关批准。

不日:不久。例如“你局所需的资料,不日即可送达”。

不宜:不适宜。

参阅:参考阅看。

参考:参照思考。例如“这个做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供各单位参考”。

部署:安排、布置。多用于对比较重要的工作及全局性工作的安排与布置。

悉:知道。多用于批复、复函的开头。

收悉:收到并已知悉。

已悉:已经知道。

阅悉:看过并已知道。

详悉:详细知道。

鉴于:考虑到。主要用于表明事情的原因。

批示:对下级报送的报告、计划等非呈请性公文所做的文字批注。例如:“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已在情况反映上作了重要批示”。

批阅:对下级报送的文件进行阅看、审批。

拟:打算。

拟于:打算在。例如:拟于六月下旬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理论研讨会。

试行:试验推行。例如“此项办法可先在小范围内试行,待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后再予以推广”


三、公文写作中常用同义词辨析

公文是处理公务的一种重要的文字工具,在制作过程中,对公文常用同义词语的选用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下面从常用同义词中选取几组进行辨析。

截止与截至

“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如“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截至”是截止到某个时候,如“报名日期截至本月底止”。在“截至”中“截”的意思就是“截止”,而“至”则是“到”的意思,所以“截至”就是“截止到”的意思,例如“北京市申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得到了北京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大力支持。截至今天18时,已有500多位人大代表和近300名政协委员在网上签名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人民日报》2000年2月18日),句中“截至”就不能用作“截止”。

布置与部署

“布置”是指“在一个地方安排和陈列各种东西或人以使这个地方适合某种需要”,也指“对一些活动做出安排”;“部署”是指“安排、布置(人力、任务)”。比较起来,“布置”适用的范围要比“部署”宽泛一些。“部署”一般适用于较大规模的、比较正式的、带有较浓厚的书面色彩的或者与军事有关的场合,只能与人力、任务、工作等少数几个词语搭配,如“军事部署、战略部署、统一部署”等,如果我们把“布置房间”说成“部署房间”那就错了,如果把“部署”写成“布署”那就是写别字了。

其他与其它

“其他”是指“别的”,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如“抓住主要矛盾,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其他”用在单音节词前要带“的”,用在双音节词前一般不带“的”;“其它”是从“其他”中分化出来的,仅用于事物。在公文写作过程中,将“其他”与“其它”混用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是选用不当,有些则是难于取舍造成的,实际上,在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已逐步淘汰了“其它”而一律用“其他”,既指人,也指事物。

中心与重心

“中心”是指“跟四周距离相等的位置;事物的主要部分;在某一个方面占主要地位的城市或地区;设备、技术力量等比较完备的机构和单位(多用作单位的名称)”等。“重心”是指“物体各部分所受的重力产生合力,这个合力的作用点就叫做这个物体的重心”,由此引申为事情的中心或主要部分。写作中不能把“中心工作”写成“重心工作”。

启用与起用

“启用”是指“开始使用”,“启”有“开始”的意思,如“启用单位印信”、“新机场已经落成,即将启用”等;“起用”是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在这里,“起”有“向上”的意思。两个词语的根本区别在于“起用”指人,而“启用”一般不指人。


四、公文常用特定用语的解释

1. 兹因:开端用语,主要用于文章开头,其解释是现在因为。

2. 承蒙:谦敬用语,用于表示谦敬,具体解释为“多亏受到”。

3. 届期:就是到时候的意思。

4. 谢忱:表示“感谢的心意”。如:谨致谢忱;聊表谢忱等。

5. 谨悉:引叙用语,多用于复文引据,表示知道的意思。

6. 以资:把...用来作为...。如:以资鼓励。

7. 鉴于:过渡用语,公文中承上启下的用语,表示因为,考虑到。

8. 顷接:也是用语复文引据,如:倾接慰问电,至感温馨;倾接校友会通报,感非言馨。字面解释为:不久以前。

9. 业经:经办用语,表明进程,经过....(帮助)。

10.责成:拟办用语,用于审批拟办,指定某人或某机构办成某件事。

11.拟请:期请用语,用于表示期望请求。拟:计划,请:请求。

12.如蒙:期请用语,用于表示期望请求。意思是:如果能够得到....

13.此复:用于复文结尾,表示特此作为回复。

【篇五】党史学习党课稿

党课党史学习知识竞赛题库大全

1、单选题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的书记、副书记选举产生后,应报()批准。

A、上级党组织

B、上级党委

C、上级组织部门

D、上级党组织书记

参考答案 : A

2、单选题《党章》规定,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要重视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中发展党员。

A、工人

B、农民

C、青年

D、知识分子

参考答案 : C

3、单选题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

A、领导核心

B、战斗堡垒

C、监督检查

D、组织领导

参考答案 : B

4、单选题()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A、党的委员会

B、党的基层组织

C、党小组

D、党支部

参考答案 : B

5、多选题党的基层组织基本任务之一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提高党员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A、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B、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C、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

D、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

参考答案 : A,B,C,D

6、单选题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

A、三年或五年

B、两年或三年

C、三年至五年

D、两年至三年

参考答案 : C

7、单选题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A、一

B、二

C、三

D、四

参考答案 : C

8、多选题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党的()。

A、基层委员会

B、总支部委员会

C、支部委员会

D、地方委员会

参考答案 : A,B,C

9、多选题某社区党组织书记为达到长期担任该职务的目的,在社区内长期不发展党员,并对年轻有为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压制,导致该社区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战斗力不强。此做法违反了《党章》的哪些要求?()

A、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B、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

C、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

【篇六】党史学习党课稿

追寻百年的回忆

时间就这么一点一点的过去了。我们的第六期党史课也已经结束了。在我经历的一期党史课的学习,才真正的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所在。也明白了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其实,在以往,只是说说要为国家做贡献。但是自己的责任和态度却没有。那是我们所欠缺的。而如今,我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明白了‘党’的含义。那是真正的为了人民。

记得,在开学典礼上,陈慧宝院长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致辞,而后顾晓英教授又给我们开了党史讲座,她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首先,她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党史,因为古“以史鉴今”,而今“资政育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道路的时候做了三件大事:第一,浴血奋战,实现名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第三,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其实,在当代我们仍然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的启示: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二,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制定科学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全部工作与中国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相结合;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中华名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五,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重视加强党的建设。 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接下来的党史学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党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品质,在于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走在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广大人民的前列,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在战争年代,我们党用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推进党的建设,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当时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直至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期间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昂扬的斗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率先示范,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这是党在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先进性的生动体现。 尊重历史、立足眼前、放眼未来,只有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近代的中国,在清王朝的统治下,人民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 在尝试着不断的反抗和斗争中,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初步发展并登上政治舞台。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纲领,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就此结束。但它仍是失败的,因其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政治纲领,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继续寻求救国之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同时对西方文明价值的怀疑和批判为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之后,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宣扬马克思主义,随后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在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为什么会受到外国人的压迫?那是因为中国的闭关锁国而导致的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没有互相交流!从而导致中国生产条件的落后,思想文化的落后。但是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突出特点是研究和宣扬社会主义,并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中国先进分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注意同工人群众结合,同中国实际结合。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上确定党的纲领“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但对于复杂、落后的中国,如何把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搞清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制定符合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仍需一个探索的过程。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二大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但年轻的共产党很快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仅仅依靠罢工或其他合法斗争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聚集一切的人民力量,掌握主动权,手里有实际的武装力量才会取得成功过。 鉴于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认实现国共合作,于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展开了。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大地上出现一股向着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猛烈冲击的革命洪流的同时,一股反革命逆流也逐渐显现出来,国民党内部的左右派进一步分化,国共关系逐步复杂化。中国革命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给予回答。中共四大,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无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并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比较完善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帝国主义的同时,还要反对封建的军阀统治和经济关系。 党的四大结束后,伟人孙中山逝世,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来临。伴随着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国民党右派掀起的反攻逆流也在滋长。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的立场进一步转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另外北伐的军事指挥权主要掌握在蒋介石手中,表明革命形势虽在迅速发展,但已埋伏着严重危机。北伐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忽视对军队的争取,片面地着重于民众运动,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方针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 在失败中,中国共产党得到了诸多启示:一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比革命阵营的力量强大得多,并且有更多的政治经验;二是国民党背信弃义地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突袭;三是在主观上,陈独秀等人在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以时间顺序介绍了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的爆发,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兴起,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大革命的失败。

为了把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中国共产党注意在斗争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一大的召开,象征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在1925年的五四运动中掀起,而这给国民政府的成立和蒋介石的掌权反共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共产党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采取妥协退让,而这正埋下了严重的危机。随后北伐战争在国共合作下取得胜利,但大革命却因蒋介石的反共阴谋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以失败告终。但是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放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看到了党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1921年全国党员从53人到现在的7080万,85年的历史见证了党的成长与壮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势单力薄到众志成城,党领导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和历史性的飞跃,使祖国经济政治日新月异,已经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一个沉甸甸的名字。自1921年光荣诞生以来,经历了多少的磨难与打击,那一路上血迹斑斑;然而血迹并未使红色的旌旗倒下,反而使之越发鲜红欲滴。而在我们学习期间的龙华烈士陵园的扫墓之行,更是将这段鲜红的历史重现,那一张张黑白的照片,那一件件破旧的遗物,那一段段辛酸感人的事迹,在悲壮的乐声中,让人忍不住心头的那股酸涩与沉痛。重温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让我们明白了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走向成熟,只有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鞭策自己矢志不渝地走向成功,走向胜利。

学习党史使我明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拥党、立志、向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拥护党,努力学习、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与一切反党反人民的行为做斗争。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一切都在迅速发展,我们青年人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努力。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当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过硬的本领,同时要有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思想认识。我们要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本领、弥补自己的不足,努力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然后在党的大熔炉中不断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接受党组织的帮助和教育。我们平时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使自己成为一个文武兼备之才。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社会注意荣辱观,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也必须坚持,认真学习,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纪国法,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另外,我们还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端正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目标。最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在党史班中,让我成长了许多,我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许多缺点。然而我懂得更多的是,我明白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所在!共产党员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实、办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不能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原则不能变;必须加强组织纪律性,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明白,组织上入党只是一生一次,但思想上入党是一生一世的,必须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只有思想上保持了先进性,才能在行动上体现先进性。

一期的培训结束了,但我学习党史的热情并没有减退。了解我们党,了解我们党的历史,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是一种监督和鼓励。最后,让我们共同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为了自己而努力学习。为了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而积极奋斗吧!让我们为了美好的明天打下夯实的基础!

2011年4月

【篇七】党史学习党课稿

2021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

——“忆党史、当先锋”

同志们: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20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为我们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很高兴今天来和大家进行一次学习交流。这次党课的主题是“忆党史、当先锋”,目的是追忆党的历史,引导大家了解我们党是干什么的,怎样发展壮大起来的,熟悉我们党有哪些优良传统,并进一步发扬光大。在来之前,我就一直考虑同大家怎样讲、讲点什么。在座的党员,不少党员年龄比我大、党龄比我长。今天我就和大家拉拉家常,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党的历史,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提出批评意见。

第一,要通过学党史、忆党史,深化对党的历史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宗旨观念。

党的历史传承着党的理想信念,学党史、忆党史,是共产党员的应尽义务。我们的党是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意识、勇于担当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党始终充满责任与担当的历史。100年前,正当中华民族处在列强欺凌、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决然地肩负起了救亡图存、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为了让占总人口90%的农民摆脱忍饥挨饿的贫困生活,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经过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最近看了两部影片,一部是中央一台每天晚上播的《光辉历程》,一部是《彭德怀元帅》,认真、系统地看这些节目,对了解党的发展历史很有启发和收获。回顾党的历史,党从最初成立时的57个党员发展到现在的9100多万党员,成为领导14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励精图治,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取得了伟大发展成就,可以说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我们经常讲,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怎么得出这些结论的呢?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及一系列关于农民、农村的著述,对土地革命、农村状况,分析得非常透彻,毛主席讲过一句话,“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为什么呢?当时全国有5亿左右人口,基本上都是农民,城市人口很少。旧中国绝大多数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里,农民手里没有土地,种地的人渴望得到土地,这就形成了社会的阶级矛盾。我们党研究了农民、研究了农村,充分利用了这个矛盾,就赢得了人心。解放战争时,国民党有后勤部,共产党没有后勤部,我们的后勤部就是广大的农民和农村。为什么老百姓有一个儿子也要送到前方当战士?为的是跟着共产党保卫获得的土地,保卫自己的权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为了老百姓,所以走到哪里老百姓都拥护,真正赢得了民心。所以首先为了群众,才能依靠群众。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历史,这就是党的宗旨。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从中体会这些关键和根本问题,悟出道理,接受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好人生观、价值观等根本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坚定党的信仰,从根本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入了党干什么的问题。

第二,要通过学党史,忆党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进一步增强党员自豪感和凝聚力。

党的历史,是让广大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xx,已不再是30年前黄沙遍地,尘雾弥天的“xx”,已变成了高楼鳞次栉比,道路车水马龙,居民生活幸福的“创新之城”、“希望之城”。近几年来,工委管委下大气力加强和改善民生,重点围绕收入分配、食品安全、医疗保障、教育公平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瞄准全区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实施了一揽子民生和民心工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篇八】党史学习党课稿

回顾党史学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是对中国共产党光荣传统的历史继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风貌的时代创新。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党的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党的先进性始终是贯穿党的建设的一条红线。在战争年代,我们党用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推进党的建设,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当时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直至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期间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昂扬的斗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率先示范,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次党史的学习,我认识到要想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坚持”为标准,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化党员意识。强化党员意识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实、办好事,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不能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二、提高党员素质。提高党员素质, 必须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广大党员一定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党员素质,必须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普通党员要具有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业绩的本领;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
三、发挥党员作用。不管你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不能仅仅是“过得去”,而必须是“过得硬”,随时随地能成为群众的榜样,在急危难险重任务面前,要能够挺身而出;在生死危难关头,要能够豁得出去。
四、树立党员形象。一要树立为民形象,多做加快发展的事。只有加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才是党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二要树立务实形象。广大党员要按照保持先进性的要求,勇于治“虚”治“假”,敢于治“漂”治“浮”,切实做到讲实话、知实情、出实招、办事实、求实效,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工作的落实上去。三要树立清廉形象。这不仅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普通党员的基本要求。

【篇九】党史学习党课稿

2021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一

——为何要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

同志们: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2021 年 2 月 20 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百年党史博大精深,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才会见古鉴今、明智强心。党员干部要在这门党史“必修课”中补足精神之钙、汲取奋进之力、厚植为民情怀,从党的成功经验中启迪智慧,构筑起更为牢固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从党史中补足精神之钙,练好“政治三力”。党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既有惊涛骇浪的考验,也有笑看风云的灿烂,蕴含着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纯洁的政治品质。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2021 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党员干部要通过认真学习党史铸魂补钙,深切感受信仰之力、理想之光和奋斗之艰,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做到在各种重大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本色。同时,要在学好党史中寻找“大道”,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讲政治,站稳立场,把牢方向,做到心中有数,立足长远,做好“谋全局者”,打好“大算盘”,积聚砥砺前行、坚韧进取的磅礴力量。

从党史中汲取奋进之力,大力发扬“三牛”精神。从浙 江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到新时代的巍巍巨轮,百年党史就是一部革命史、奋斗史,犹如导航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知其史方能激其志,激其志方能尽其责。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乡村振兴开局良好、成就显著,“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这样的成绩既举世瞩目又来之不易,是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政治担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斗得来的。雄关漫道,惟有奋斗,百折不回,惟韧不破。迈入新征程,新的答卷正等待着我们去书写,新的丰碑正等待着我们去筑造。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孺子牛“为民服务”、拓荒牛“创新发展”、老黄牛“艰苦奋斗”的精神,将“三牛精神”装进行囊,以“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开拓创新、坚毅前行。

【篇十】党史学习党课稿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党课讲稿

下面,就如何上好党史“必修课”,我从“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方面和大家作一交流。

一、学习党史,就要知道“为什么学”。一是学好党史,有利于深刻认识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救国救民、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彻底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不改初心,大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的十一届*中全会后,我们党立足中国国情,吸收世界先进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初心和使命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在党和国家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全面了解党所走过的艰辛而曲折的奋斗历程,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识、坚定“四个自信”至关重要。

二是学好党史,有利于切实牢记初心使命。认真学习党史,厘清历史脉络,认清历史事实,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能够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经历革命、建设、改革长期考验,在异常复杂环境中团结带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伟大奇迹的党。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就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只有深读深悟党史,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才能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地牢记初心使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永远在路上。

三是学好党史,有利于认真践行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近*年来,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无论顺利还是曲折,我们党始终在奋斗中克服艰难曲折,靠奋斗创造未来;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也在不懈奋斗中坚守着初心和使命。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要从党史中激发责任之心,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为民族之大我承担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努力奋斗。

要从党史中激发担当之心,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要从党史中激发为民之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二、学习党史,还要了解“学什么”。一是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我们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保证。要在学好党史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反复证明了一个道理: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在党的历史上,政治方向、政治路线一旦出现问题,形势就会变得复杂,局势也会随之艰难,党的前途命运则可能出现危险局面。历史经验和现实面临的任务告诉我们,全党上下只有绷紧政治意识这根弦,自觉站稳政治立场,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办事情,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以及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政治判断力,才能真正做到服从大局、围绕核心、自觉看齐。要在学好党史中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

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坚定崇高的精神信仰,获取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汲取革命前辈的智慧,练就“观察事物的敏锐眼光,判断时事的深刻洞见,处理人际关系的练达胸襟以及知行合一的行动能力”,是我们学习党史的落脚点。

我们要在党史学习中坚定信仰、获得力量、汲取智慧,做到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坚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要在学好党史中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攻坚克难,一路成长,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党。

【篇十一】党史学习党课稿

党史学习报告

中国共产党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90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共产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而今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温党史,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和智慧,以史鉴今,是我们作为新一代共产党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次党史的学习内容丰富而生动,通过分组讨论、汇总讲解的方式学习党史,系统了解了中国近代史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同学们的总结全面深刻,讲解生动有趣而且系统全面,对于我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洗礼过程。

通过本次对党史的学习,可以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9年至1927,共产党的创建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于1921年7月2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依靠广大群众发展革命,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共产党的推动下,国共第一次合作、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统治基础。但是,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党内的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使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第二阶段:1927年至1937年,共产党的成熟期。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残暴统治,毛泽东提出,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领导根据地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但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胜利。

第三阶段: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领导人民军队深入敌人后,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党领导敌后军民在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同时,也和国民党顽反共妥协派进行不懈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四阶段: 1945年至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底,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在前线战争、国统区第二战线、后方解放区军民的相互支援、配合下,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充分准备。人民解放军渡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第五阶段:1949年至1956年全面建设时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产党制定新的方针,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开展计划经济,完成私有制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六阶段:从1957年到2011年,中国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经历了改革开放,从最初的一穷二白到今天成功承办了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和发展。

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已经逐步发展成熟,经受住了历史的洗礼,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领导中国人民逐步迈入世界强国的行列。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

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尊重历史、立足眼前、放眼未来,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自我的价值。

【篇十二】党史学习党课稿

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我觉得应该做到两个“牢记”和两个“必须”。这两个牢记,一是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理想信念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对于我们共产党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信念。失去了,就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和理想源泉。我们党的历史之所以有着如此丰厚的底蕴,正是因为每一名共产党人都牢记党的理想信念,不畏流血、不畏牺牲,朝着它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二是牢记党的历史经验。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党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
学习党史,必须深刻领会,用心思考。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党的历史虽然只有90年,但党的每一次进步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冷静权衡。如果只学其法、不究其义,一味效仿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就很容易陷入迷惑不解的境地,寻求出路、解决问题就更无从谈起。
学习党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通过党史的学习,我明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拥党、立志、向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拥护党,努力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与一切反党反人民的行为做斗争。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一切都在迅速发展,我们青年人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努力。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当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过硬的素质,同时要有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思想认识。我们平时不仅要加强身体锻炼,而且要努力汲取相关的文化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文武兼备之才。同时,我将会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社会注意荣辱观,用我党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另外,我也将会坚持,认真学习,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纪国法,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此外,我将还会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端正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目标。最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次党史学习令我深刻地学习了党史,更加透彻地了解我党的先进性,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平时工作中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会严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改正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在行动上不断向先进共产党员学习,在思想上不断向党组织靠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诺言,将这次建党90周年党史学习的成果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