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爱克:“感恩中国给我有意义的工作机会”


  在云南行医扶贫15年的“当代白求恩”夏爱克,“莫道己长,施恩勿讲”,低调得超乎想象,他一再表示不愿接受采访。在记者多次争取后,他终于接受“微信采访”。一旦确定下来,他对待每一个问题,认真得同样超乎想象,让人肃然起敬。
  “中国扶贫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
  记者:是什幺让您在中国偏远落后山区坚持了15年?
  夏爱克:第一,中国朋友真诚、热情地接受我们外国人。第二,德国朋友的支持和鼓励。
  中国朋友的真诚、热情,不仅让我感动,我太太也很感动。对于我太太来说,离开德国一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2003年,我们打算回德国一趟,刚好是“非典”时期。我太太很想家,犹豫回去后是否还回来。鹤庆人民医院的施院长专门来我家,很热情地希望我太太再来鹤庆,她很感动,不再犹豫了。
  随着我们对中国朋友的感情越来越深,每次回德国,都期待再回到“第二故乡”。而且我中文水平慢慢提升了,培训质量和效率也在提高,教学方法越来越合适,各家医院的邀请越来越多,我感到在中国我有用武之地。
  记者:您能想象得到吗?我在云南采访时很多人被夏医生感动落泪!
  夏爱克:我在云南收获的比我奉献的肯定多。刚到鹤庆,虽然我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了解很少,但本地医护人员从第一天就接纳我们,很自然地让我觉得自己属于他们那个团队。在中国的经历使我视野扩大,让我发现在自己的想法之外,也有别的一样好的想法。这叫“殊途同归”吧。
  我对中国的看法改变了,对德国的看法也改变了。我比以前更感恩,既感恩德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也感恩中国给我有意义的工作机会,自我满意度比以前大了。
  “百姓叫我德国白求恩,我孩子有点骄傲”
  记者:您了解白求恩吗?在医护领域,您有没有特别欣赏的人?
  夏爱克:跟老百姓交流,他们常说:“你是德国的白求恩。”在中国每个孩子都学习他的故事。我孩子上小学也学过,他们后来好几次听老百姓叫我德国白求恩,他们有点骄傲,但没有想太多。他们知道我们是那边唯一一个外国人,所以也没有对比。
  白求恩好像是毛泽东的朋友,很有名。我认为还有很多为国家奉献了生命的人没有被纪念,有点可惜。
  医护领域我特别欣赏的人,不止一个,而是很多。150年前在中国还没有医院,有一些外国医生和护士来到中国,在非常差的条件、很危险的地方开展医疗服务,甚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记者:听说您生活极(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叶帆文摘:夏爱克:“感恩中国给我有意义的工作机会”)端简朴,但使用的医疗设备都是最好的,比如从德国带来的听诊器。为什幺会有这种反差?
  夏爱克:我的听诊器也不是那幺贵,1000元人民币。质量好,已经用了28年!我很喜欢它的深红色,从大学到现在一直都陪我,所以不想放弃它换新的。我觉得当医生应该尽心尽力地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好设备当然有帮助,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专业性的态度,得到患者的信任是我们的责任。
  记者:您怎幺看中国的医患关系?
  夏爱克:医患之间如果缺乏信任真可惜。医疗纠纷太多,必然导致一种“防护性医疗”,增加费用,浪费资源。
  医患缺乏信任原因很多。有一点是,很多医生沟通能力和水平需要提高。有些城里人瞧不起农民,我遇到一些老医生认为农民不了解医学,所以不愿意好好介绍。
  可喜的是,年轻医生的沟通能力越来越好。我看到,不少年轻护士和实习生对老年病人特别好,像对待自己爷爷奶奶一样。
  “除了急救之外,就医必须先去乡村医院”
  记者:您觉得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最关键的是什幺?
  夏爱克:我不是卫生政治学的专家。这些年中国政府已经在这方面投资很多。依我看,最大的问题是乡村医生学历太低。我发现,乡村医生这个职业没有吸引力,收入太低。住在乡下,孩子受教育的机会不好。百姓也不太相信村或乡镇卫生人员的医疗水平,随着交通和经济越来越好,所以都要跑到上级医院看病,这样浪费人力资源和医疗费用。病人跑走了,下面医生的收入就更低,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我建议一边把乡村医生水平提高,一边建立完善医疗体系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除了急救之外,就医必须先去乡村医院,诊断后在乡村医院不能治疗的,才能转到上级医院。
  记者:谈谈“借羊扶贫”的体验吧?
  夏爱克:那时每个月去三戈庄一次,花两夜三天。每次很紧张地查看羊的情况,因为一些农民管得不好,羊圈很脏,饲料不够,遇到羊病死掉了或流产,都需要鼓励他们。但也有农民很认真地养羊。
  记者:您觉得像三戈庄那样的地方,农民怎样才能彻底脱贫?
  夏爱克:现在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提高了很多。我不是发展经济学专家,就算“抛砖引玉”吧。
  在现代社会,孩子都应该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从根本上脱贫,公平地发展教育是前提。据我观察,农村地区的教育太学术了,不太实用。我发现很多初中生逃学,跑走打工,也许就是由于教育课程与他们增加脱贫的技能没有什幺关系。当然可以考大学,但毕竟有很多学生想不到那幺远。中国肯定要继续城市化,但乡下也需要有人从事农业,教育如何与这个要求衔接?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我建议在美丽的山区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业,如home-stay(住在私人家)。城里人假期不一定要去国外或国内的旅游点,下乡亲近大自然,也能很好地放松。若村民受到有关的培训,可以发展起乡村旅游。城里人来了,那幺看重他们的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也会增加农民的自信,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环境,守护民族传统文化。
  记者:大家说您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喜欢的是哪些元素?
  夏爱克:对,我很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要了解现代中国,我们必须了解历史上的中国。从文字开始,中国的建筑、艺术、手工、哲学,我都很喜欢,好像到处都有象征意义!可惜我的中文水平不够,还不能欣赏文学。
  我也欣赏很多无名的老百姓,认真做事的农民、学生、老师、护士、医生,等等。